白居易《闲坐看书贻诸少年》
窗间有闲叟,尽日看书坐。
书中见往事,历历知福祸。
多取终厚亡,疾驱必先坠。
劝君少干名,名为锢身锁。
劝君少求利,利是焚身火。
这首诗的要义蕴含在“劝君少干名,名为锢身锁。劝君少求利,利是凭身火”四句中,白居易劝导年轻人要修身养性,廉洁处世,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,否则必将自食其果!这种劝诫,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,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。
陆游教子诗
南宋诗人陆游,不但要求子女好学上进,而且还要求子女身体力行。
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(聿:yù,所用之物,这里指“事”)
古人学问无遗力,
少壮功夫老始成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
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这首教子诗涵盖了诗人一生的学习理念,像古人那样刻苦治学将来才能有所成就。但是把功夫下在哪里是学习成功的关键。
书上的知识虽然重要,但毕竟是前人的智慧,只有亲自去做,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内化成自己的知识。
陆游还有一首在他临终前写的《示儿》诗。这首诗中,他没有要求儿女们如何为国尽忠,如何为家尽孝;或者如何继承父业。他只要求儿女们为他做一件事:
死去元知万事空,
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
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短短的二十八个字,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,让人一览无余。对儿女的一声期盼,教人痛入肺腑。
王阳明的《示宪儿》
明代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王阳明,用“三字经”的形式写了一部《王阳明家训》,又称《示宪儿》三字诗。
全文虽然只有96字,却几乎包含了为人处世的全部内容和智慧:
幼儿曹,听教诲;勤读书,要孝悌;
学谦恭,循礼仪;节饮食,戒游戏;
毋说谎,毋贪利;毋任情,毋斗气;
毋责人,但自治。能下人,是有志;
能容人,是大器。凡做人,在心地;
心地好,是良士;心地恶,是凶类。
林则徐的《十无益》
清末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政治抱负与众不同,他的修身理财观念也非同一般。他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:
上联: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?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
下联: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?愚而多财,则增其过。
林则徐把人们通常看作有益并终身为之努力实施的十件事说成《十无益》,作为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:
存心不善,风水无益。
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。
作事乖张,聪明无益。
不惜元气,服药无益。
妄取人财,布施无益。
不孝父母,奉神无益。
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。
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。
时运不通,妄求无益。
淫恶肆欲,阴骘无益。
这十句话字字珠玑,句句良言,读之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。
这“十无益”不只是林则徐自己的修养标准,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。对于我们,也既是做人的根本要诀,也是教子的万金良方,当珍之惜之,细细体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