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365:第六天
漢語讀音的歷史沿革
李旭彤
五帝時期,倉頡造字之後,由皇室推廣,中原文字逐漸統一為倉頡所造之字,與這種文字對應的通用讀音—「雅言」也開始出現。 《辭海·雅言》條說:「雅言,古時稱'共同語',同'方言'對稱。」孔穎達在《正文》中說:「雅言,正言也。」其音係為上古音系。
這種雅言由夏繼承,就是夏言...
漢語365:第五天
李旭彤
簡正(繁)體字之短長
學中文,首先要做出的選擇是學習簡體漢字,還是繁體(正體)漢字。下面把簡繁體漢字的來龍去脈和優缺點梳理一下。
簡體字這種說法源於1956年1月28日中國大陸頒發的「漢字簡化方案」。有了被簡化的漢字,才有了簡體字和繁體字之說,在香港則稱之為「簡筆字」。在台灣,因為有中...
漢語365:第四天
在中國大陸,說起語文(語言文學)課一般都會理解為漢語(漢語言文學)課,而在中國使用的其它語言,如維吾爾文、蒙文、藏文,以及其它國家、地區使用的語言,如英文、法文等,則會專門冠以這些具體的語言名稱。就漢語本身來說,在中國大陸叫漢語,在海外中國大陸移民中,叫中文,台灣和海外台灣移民則稱為國語或華語。不同...
漢語365:第三天
漢字源於易經,所以基本漢字的構建都是兩兩相對的。如:(日、月)、(陽(陽)、陰(陰))、( 白、黑)、(晝、夜)、(朝、暮)等。
周易中有: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日、月是陰陽的一個最佳代表。日表陽,月表陰。「日」主要表「太陽」和一個白天的時間,同時也做一晝夜講。日字早期的寫法中,主要是一個圓圈,中間...
漢語365:第二天
李旭彤
學習漢字,必然要涉及漢字的起源。今天就來專門說說倉頡造字的事情。
漢字是哪裡來的?《資治通鑒外紀》卷一說:「黃帝命倉頡為左史,制字,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。」就是說:黃帝任命倉頡為記錄歷史的官員,要求他創製文字,用來記錄天下道義、道理。現存最早記載倉頡造字的是戰國的荀子,他在《荀子·解蔽...
漢語365:第一天
李旭彤
第一天 一畫(劃)開天
此成語出自 宋 陸遊 《讀易》詩。相傳伏羲畫八卦,始於乾卦三之第一畫,乾為天,故指「一畫(劃)開天」。倉頡造字,神傳天授,一脈相傳五千年,莫測神奇。然大道至簡至易,制字先師仰觀天象 俯察地理,所制漢字暗合天地至理,易經之道。所以學習漢字之時,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