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源于仓颉造字是是由汉字文献明确记载的史实,但是在近代受到了极大的挑战。“仓颉造字”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战国时期的典籍。《荀子·解蔽》称:“好书者众矣,而仓颉独传者壹也”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昔者仓颉之作书也,自环者谓之私,背私谓之公。”《吕氏春秋·君守篇》亦记载有:“奚仲作车,仓颉作书,后稷作稼,皋陶作刑,昆吾作陶,夏鲧作城,此六人者,所作当矣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》中记载:“昔者仓颉作书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”
仓颉,称苍颉,复姓侯刚,号史皇氏,轩辕黄帝史官,被后人尊为“造字圣人”。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,距今已有四、五千年。关于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,因为缺乏早期的文献记载,现在已被当作神话。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。
今陕西白水县城西北35华里史官村有仓颉墓、仓颉庙。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,葬于斯。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,因为“源泉”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。
而在山西临汾的洞儿村,即今尧庙镇西赵村,据说汉唐以来,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,称作“仓颉圣祠”,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。该祠有房屋400余间,祠内两厢,一边为崇文会馆,一边为培英义庄,乡会试在此举行。清代,此祠被烧毁后,又建祠三间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,临汾县令、河间李早荣在仓颉祠旁修建碑亭,石碑上书写了“仓颉造字处”五个阴刻正楷大字。现祠已被毁,石碑存于尧庙。据《平阳府志》记载:“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,生而四目有德,见灵龟负图,书丹甲青文,遂穷天地之变,仰视奎星圆曲之变,俯察龟文、鸟羽、山川,指掌而创文字,文字既成,天为雨粟,鬼为夜哭,龙为潜藏。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