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谈天说地 探索封印下的漢字設計原理之...

探索封印下的漢字設計原理之一

439

李旭彤

缘起

現在批評和擁護漢字的人都在說,漢字是當今世界上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字,其他文字都是表音文字,漢字是象形文字、表意文字等等,網上有人說,類似的說法有三十多種。漢字到底是一種什麼文字,好象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說法。
有人說,漢字歷史最長,從人類的神話時代到現在,有五千年的歷史,非常了不起。另外的一些人說,其他文字都從原始的象形文字演變成了表音文字,漢字還處於原始的象形文字階段,因此你歷史長有什麼用,終歸還是一種處於第一階段的原始文字。
在西方社會,漢字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文字。表音文字,學童一兩年學習之後,就可以流暢閱讀書本,對於中國人來說,小學、中學一直在學習漢字,漢字的學習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學習負擔。
總之,漢字身上的謎團最多,疑問最多,難點最多。我們這裡就是要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深入探討。

引子:一畫開天

「一」的意思一定沒有人不知道,一個蘋果,一個梨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,上山打老虎,現在的教科書中都是這麼教的。那麼「惟初太始,道立於一,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」這句話,可能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來自哪裡。實際上這是中國兩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字書《說文解字》對「一」的解釋。
「一」這個圖形在中國古代有多種含義,有人認為表示的是太極,也有說是乾卦第一爻,或是兩儀中的陽爻。作為漢字的基本構字部件,稱之為筆畫「橫」。單個成為一個漢字,則是表示數字的「一」。
因此「一」在中華傳統中並不僅僅是數字一,與之有關的說法如「道生一,道立於一,一畫開天,一陽初生」等意味著「一」更廣泛的含義。
對「一」的理解可以從成語:「一畫開天」說起。此成語出自宋陸游《讀易》詩。相傳伏羲畫八卦,始於乾卦(☰)之第一畫,乾為天,故指「一畫(劃)開天」。
在中華古代神話中,伏羲被認為是所有人類的祖先,伏羲畫卦,就是傳授給人類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識。這種認識的起始點,就是「一」。
現在有人考證,創造宇宙的盤古與伏羲為同一個神。「一畫開天」從字面上也不禁讓人想到在一團混沌中,盤古一斧劈出,輕者上升為天,濁者下降為地,初開天地。所以這個「一」,不僅表示了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起點,也表示了這個世界形成的起始。因此這個乾卦第一畫就表示了世界從混沌中開始出現變化,有變化,變化的規則、道理的意思,按照現在的術語,是一個從無生出有的作用符。
老子講了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,就是講了萬物是如何從道中產生的,萬物從一而始,而又生於道。因此老子的這句話反過來講,就意味著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識,都要歸於道。或者說,認識事物的本質涵義,就是認識這個事物背後的道。
這也是最基本的學習之道。有的人很會學習,有的人則不會學習。會學習的就是掌握了這個學習之道。不管學什麼,總想想這個學習對象背後的道理,你就會發現,過一階段就可以融會貫通,理解問題的能力也會大大加強,自己就會變得睿智聰穎。從而越來越會學習,越來學得越好。
道,現在往往也可理解為道理、法則、規律、原理等,但是古代一般認為是指終極的道,大道。什麼是這個終極的道,歷代賢士、高人一直在探尋、追索。老子的「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」,每一層道理背後還有玄機,但是一層道之上總是還有更深層次的道,總是無法追尋到終極答案,或說恆定不變的道。這一點,與釋迦摩尼佛所說的「法無定法」有同樣內涵。
大道至簡,「一」是最簡單的文字符號,所以大道能夠體現在人世間,最可能的就是用這個符號來表示。
《說文解字》對「一」的解釋的前半段可以理解為:最初,道是由一來體現的。
怎麼體現的,體現的是什麼,可以從「一」的書寫要求或形狀中看出。「一」的書寫要求是直、平,長短適當。直,不拐彎,不歪曲事實,那就是真。平是水的基本特點,水德為善,水利百物而不爭,謂之上善若水。
道生一,道又立於一,所以「一」的存在就是要說明這個有形世界背後是有道的。世界有道,那麼表達這個世界的漢字體系也必然有道。這個「一」字的本義「一個、一致、同一」等又說明構造漢字的道應當與世界的道同一。
「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」就是說道生出一,一分出天地,天地間生出萬物,表示萬物需要有眾多的漢字。萬物由道而生,漢字由一而生,因此「一」表示出來的道理就是漢字背後的道。
道立於一,表示可以用有形的「一」表示無形的「道」。把這個道理推廣開來,就表示了這裡創建的是用有形的圖形來表示無形的語義的文字體系。
「橫(一)」是漢字的第一個基本筆畫,也是漢字中最常見的構字部件。在漢字結構中表示的基本意思就是道。長橫一般表示更基本的道,短橫就表示一些具體的規則、道理。有這個筆畫的漢字,總是與道相關,沒有這個筆畫的字,則表示離開道的事物。如做人的道理是「正」直,這兩個字中的「一」就非常多。講道理,做事情的道理,兩點之間直線最短,就是要直接、簡潔等。
這個「一」又是一個單獨的漢字。倉頡造的第一個漢字是什麼?從文字角度講,道生一,按照世間萬物的道造出「一」。所以第一個造出的漢字應當就是「一」,這也是《說文解字》列出的第一個字是「一」的原因。
「一」音同「易」,這樣漢字「一」就與漢字中專門表示變化規則的「易」有了聯繫,賦予了「一」」變易、簡易、不易」含義。變易,無形變有形;簡易,大道至簡至易,萬事都可化繁為至簡的「一」;不易,萬變不離其宗,世界千變萬化,最後都有一個不變的道理在後面。
「一」這個漢字是形式化表達這個世界的起始。人在這個有形的世界中認知的起始是識別出各種事物、事件、物體、思維、情感等的個體,如一個宇宙、一張桌子、一個人、一個念頭、一次事故、一段感情等等。這些個體最抽象的表達就是數字「一」,也是道眾多內涵中的一種最形式化的涵義,是人們抽象思維的起點。
這個抽象的數字「一」有兩個涵義,一個是獨一無二的「一」,一個是一、二、三、四的「一」。從這個數字的本意來說,前者在目前的主流認知中是被忽略的,後者表示的就是我們一般認識到的涵義,即可計量事物的計量單元和排序的第一位。但是漢字「一」在使用中,這兩個涵義都有出現。
人們識別出的個體,當存在不止一個同樣、或同類的個體時,就有了計數、計量的需求,因此就有了「一」的這種計量單元的涵義。有了計量,也就有了排序,進而有了排序序列的第一個,如各種基本事物、範疇、元素、語義元的第一個個體,都具有第「一」這種排序的內涵。
如果某種事物是獨一無二的,如宇宙產生之前的那團混沌之氣,這時就不可能有計數、計量的需要,但是也需要表示這「一」團混沌之氣,因此就有了這個獨一無二的「一」的涵義。
實際上,對「一」的這兩種理解,對應著世界的兩種基本道理。對數字「一」的這兩種理解,後者發展成了中國傳統中的「術數」,對應著非外延性的事物,前者發展成了「算數」,也就是現在一般對數的理解,對應著可計量的外延性事物。這一點,還要在後續文章中作詳細說明。
漢字與表音文字的最大區別,就是漢字的圖形符號本身是有涵義的。表音文字的字母現在基本就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,沒有語義內涵。而漢字圖形大大不同。最簡單的漢字圖形,表達的最基本的人類知識開始,逐步複雜的漢字,就表示了一些逐步複雜的概念、道理和事物。
當漢字的這個最基本圖形符號「一『被用於漢字體系時,其表達的這種最基本認識就體現在了所出現的漢字中。
當「一」作為單個文字出現時,他所能表達的道是有局限的。實際上,這也是人類基於感知認知的局限性。人類用感知區別個體事物本身,就構成了一種認識的範圍。現在很多人不承認超出這個範圍的認識,這也是我們在學習「一」這個字時,需要特別強調的。
讲到这里,大家可能会有疑问:
古人确实很原始,真有这么聪明、智慧,造字时能够想到这些道理吗?如果古人真懂得這些道裡,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?